在长春市伊通河畔,与北海湿地公园对角相望,国网长春供电公司220千伏变电站静静坐落着。院内一处“老变精神”传承教育基地格外引人注目,刘洋劳模创新工作室也设在基地内。
今年50多岁的刘洋,是国网长春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变电检修三班工人,高级技师,全国劳动模范。在刘洋的引领下,我们走进了“老变”的故事。
在刘洋看来,“老变”是长春电力人对这座颇有历史的变电站的亲昵称呼。
“老变精神”传承教育基地2021年建成投运。走进展馆,只见展厅内分为多个主题,汇总各类档案资料600余件,精心融合陈列照片、图纸、文献、实物等珍贵档案。
“老变”前身。资料照片
驻足在黑白的照片前,“老变”的历史缓缓展开。
1943年,日本殖民者在长春建设了第一座高电压等级的一次变电站,名叫新京(长春)一次变电站。这就是“老变”的前身。同年5月丰满水电厂开始向“老变”供电,长春有了稳定的电源。
1945年,日本投降,当时“老变”人冒着生命危险,阻止日本侵略者烧毁变电站原始资料,保留住了四张电气接线图和几张变电所室内机械装置图,为东北电网留存了发展的火种。
历经战乱,长春的供电线路和变电所设备均遭战火破坏。1948年10月19日,长春解放。长春电网只有丰满水电厂一个稳定的电源,修复“老变”成了长春复电的关键。
重画图纸、重建站房、重敷电缆、重立设备……没有大型机械,没有技术参照,“老变”人不计代价,无畏艰辛,总结经验、自研方法,无眠不休,只用了四天让处于黑暗的长春有了光明。第十天长春市内全部恢复供电,四十天后长春地区电网恢复正常运行。
“‘老变精神’的火种,在动荡年代播种,至今历久弥新。”刘洋说,“老变”发展历程孕育出了“坚韧、精益、争先、奉献”的“老变精神”。
崭新的国网长春供电公司220千伏变电站。
2012年,在“老变”原址,长春市第一座智能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,采用全封闭组合电气设备,迈进了数字智能化时代。
“‘老变’是我检修工作开始的地方,那不起眼的二层小楼,曾是长春仅有的三座220千伏变电站中最核心的一个。”刘洋说,他已和“老变”相守34年。如今,刘洋用执着坚守和创新探求,完成了从检修工人到劳模工匠的蜕变。
曾经,长春三家子变电站进行倒闸操作,隔离开关中的雨水未及时排出而结冰,严重影响分合闸操作。送电任务紧迫,面对30组需要更换的隔离开关和零下25摄氏度的天气,刘洋没有退缩,细心研究改进策略。



观长白丨长春这里孕育了“老变精神”
精彩“吉”聚,全新“视”界!吉视通APP焕
聚焦延边建州70周年 |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
吉林大安:昔日盐碱地蜕变今朝丰收田
绘就秀美生态画卷——建州70年延边生态环境
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好农田排涝工作
全国党媒记者看吉林党代会,他们这么说!
延吉BRT样板站台即将建成 其他10个站台正在
奋进的春天丨吉林:推进中国式现代化
经济日报头版聚焦:吉林省推动汽车集
市民们文化节丨吉林省第七届经典诗文
观长白|休眠火山口的美丽湖群——龙
【图解】国际社会:中国抗疫为全人类
土耳其爱国党主席:在疫情防控国际合
国际社会:中国抗疫措施积极有效 感谢
外国专家:中国疫情信息和数据公开透
首届延边州暨延吉市“网络同心 文明
市民文化节丨文化惠民“五走进”暨“
“黑土卫士”:守护黑土大粮仓
吉林“山水蓄能三峡”建设提速,最大
吉林广播电视台吉视通APP5.0版上线
和美乡村绘新卷——吉林开年建设农业
市民文化节丨“魅力舞者 康养通化”
[朝闻天下]吉林磐石 红石砬子发掘出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