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载一体化技术、载荷平台融合设计等,让长光卫星生产的卫星“体重”大幅降低——“吉林一号”高分03星“体重”已降至40公斤,重量只有第一代卫星的1/10
科学合理分解卫星形成过程,对卫星实施批量化生产,可进一步解放人力、降低成本。“过去在卫星系统测试环节,一颗星需要两个人、两个月完成,如今6颗星并行测试,一个人、一个月即可完成。”
“吉林一号”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23到25次重访
文 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 张建 孟含琪
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,从嫦娥工程到中国空间站建设,从火箭不断升级到频繁成功发射各种各样的卫星,中国航天事业近年捷报频传,书写着航天人的“中国梦”。
对很多人而言,包括卫星在内的航空航天领域一直比较神秘,对其认知大都来自教科书、电视画面、手机视频。诸如一颗卫星有多重、一颗卫星值多少钱等问题,还没有准确的答案。
作为中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,以及东北首家、吉林省唯一的独角兽企业,年轻的高科技公司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长光卫星),正在作出自己的回答。
“吉林一号”星座加速组网
8月10日12时50分,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遥十运载火箭,将眉山“天府星座”(“吉林一号”高分03D35-41星)、云遥一号04-08星(“吉林一号”红外A01-05星)等16颗卫星发射升空,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,发射任务圆满成功。
此次发射任务,创下单次发射“吉林一号”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。
16颗卫星入轨后,将与在轨的54颗“吉林一号”卫星组网。至此,“吉林一号”在轨卫星数量增至70颗,标志着“吉林一号”星座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圆满完成。
据悉,这16颗卫星的投入使用,将显著提升“吉林一号”星座的数据获取和信息服务能力。
“吉林一号”是我国首组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星座,由长光卫星自主研发运营。
长光卫星是一家从科研院所——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(下称长春光机所)走出的企业。
长春光机所始建于1952年,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以光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科研机构。该所曾先后参加“两弹一星”“载人航天工程”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,为我国国防建设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,被誉为中国“光学的摇篮”。
2005年,时任长春光机所所长的宣明跟大家分析,通过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调研,航天事业一定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,以载荷为核心的整星设计技术就是走向市场的“敲门砖”,所里可通过相关技术积累,让其产生更多经济效益。
精于制造光学相机,但从未制造过卫星,长春光机所要不要跨过这个关口?几番讨论,他们最终决定突破自我,争取掌握“造卫星”的核心技术。
此后十年,团队摸着石头过河,起早贪黑默默干,攻克了卫星平台和载荷结构一体化、热控一体化、快速集成测试技术等一个个技术难关。
2014年,相关技术终于成熟,是考虑商业化运作的时候了。
这年12月,长光卫星正式成立。公司由吉林省政府、长春光机所、社会资本及技术骨干等共同出资,总注册资金19.7亿元。
聚焦延边建州70周年 |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
吉林大安:昔日盐碱地蜕变今朝丰收田
绘就秀美生态画卷——建州70年延边生态环境
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好农田排涝工作
全国党媒记者看吉林党代会,他们这么说!
延吉BRT样板站台即将建成 其他10个站台正在
守望都市|省内各地蔬菜包发往长春
央视网丨李明伟:实施“三大工程”,确保增
观长白|休眠火山口的美丽湖群——龙
“长白山老万”踏访6省15州返回延边
市民文化节丨通化市二道江区开展“我
2022延边文化旅游季“云上延边” 暨
【图解】国际社会:中国抗疫为全人类
土耳其爱国党主席:在疫情防控国际合
国际社会:中国抗疫措施积极有效 感谢
外国专家:中国疫情信息和数据公开透
“黑土卫士”:守护黑土大粮仓
吉林“山水蓄能三峡”建设提速,最大
走进县城看发展丨吉林梅河口产业围城
驶向郑州!新一批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
[朝闻天下]吉林磐石 红石砬子发掘出2
白城中院:扎实推进警示教育 持续优
人民日报关注吉林:帮老年人更好融入
(数说吉林这五年)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