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黑土保护离不开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推广和应用。十多年来,中科院的一批批专家在吉林的大地上从事黑土保护工作,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他们吧!
由于长期不合理耕作和过度开垦,黑土地变薄变瘦,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,科研人员长期奋战,研究出了适合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地“保护性耕作”模式。近期连续降雨,他们要经常到田地里给土壤和玉米做体检,主要是监测一下土壤的养分、温度和容重等指标。
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关义新
“土壤的问题就是变薄了、变瘦了、变硬了。只要风蚀水蚀控制住了,由于气候原因的变薄问题就解决了。秸秆还田以后就变成有机质,转化成土壤肥力。”
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农业生产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敖曼
“十年前我们来到这里从事保护性耕作研发,当时老百姓不太认可我们,他们认为我们是纸上谈兵的理论派。老百姓其实更在乎的是他们玉米棒的大小、产量的收获高低。所以我们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随着不断地和老百姓交流得到完善,并且改进相应的配套的农机具和农艺措施,来达到真正的高产增效的保护性耕作模式。”
2021年,梨树模式研发基地玉米超高产试验田亩产达到了1077公斤,创造了连续4年超吨粮的东北地区纪录。今年,整个吉林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200万亩,比去年增加400万亩以上。科研工作者们也会继续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!
总台吉林总站
“黑土卫士”:守护黑土大粮仓
吉林“山水蓄能三峡”建设提速,最大抽水蓄
走进县城看发展丨吉林梅河口产业围城 打造
驶向郑州!新一批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长春下
大美边疆行丨吉林:幸福美丽新边疆 团结奋进
人民日报头版点赞:吉林养地增产促丰收
安图县大力实施朝鲜族民俗风情街改造工程
长春站最新通告
市民文化节丨通化市二道江区开展“我
2022延边文化旅游季“云上延边” 暨
大美边疆行 | 60秒看长白山下第一县
景俊海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
【图解】国际社会:中国抗疫为全人类
土耳其爱国党主席:在疫情防控国际合
国际社会:中国抗疫措施积极有效 感谢
外国专家:中国疫情信息和数据公开透
人民日报关注吉林:帮老年人更好融入
(数说吉林这五年)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
观长白丨看,漫山遍野苹果花开!
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