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光卫星正式运行后,生产和发射小卫星的工作紧锣密鼓展开。2015年10月,公司自主研发的“吉林一号”组星成功发射,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,同时也创造了由一个研发团队一箭成功发射四星的历史。
“吉林一号”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,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“星载一体化”商用卫星,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,也是我国第一次以灵巧方式在轨成功成像、国产CMOS第一次在轨技术验证。
自2015年10月一箭四星发射成功以来,“吉林一号”星座工程已进行21次发射。
给卫星降“体重”
长光卫星党委书记、副总经理贾宏光介绍,2015年升空的一组四颗“吉林一号”卫星的生产,跨过传统的“平台加载荷”设计方式,采用星载一体化技术。
贾宏光分析说,传统的“平台加载荷”设计,载荷和平台界限分明,载荷要根据平台的设计调整,卫星的重量、体积难以灵活安排。而星载一体化技术增加了载荷设计的灵活性,重量、体积可通过设计进一步下降。“同样一个亚米级卫星,我们把重量控制到400多公斤,卫星研制成本大约在8000万元。”
这还远远不够——对商业卫星来说,成本依旧太高。据了解,“星载一体化”设计虽然实现了以载荷为中心,平台围绕载荷需求,但仍保留了较多独立结构功能,电子学软硬件也只是部分集成。
为符合商业化发展路线、进一步降低成本,长光卫星以技术创新为手段,从星载一体化技术向载荷平台融合设计迈进。
2019年发射的“吉林一号”高分03A星,第一次采用“载荷平台融合设计”理念,大幅减少平台结构,电子学软硬件高度集成,有效载荷比显著提升。
长光卫星综合电子研究室主任邹吉炜介绍,从原始机理设计上,电子学很多部组件可共用一个处理器,确保电路上节省很多空间,进一步降低成本。从结构设计上,过去很多执行单一结构功能的部组件被赋予更多功能。比如相机遮光罩既可作为相机系统隔离杂散光的遮光罩使用,同时还能作为整星承力结构进行整星部组件的安装。
空间节省后,卫星“体重”大幅降低。据悉,“吉林一号”高分03星“体重”已降至40公斤,重量只有第一代卫星的1/10,但降重量不降指标,分辨率始终保持在0.75米的高水平。
“重量降低,火箭运载成本随之减少。过去能发射一颗星的价格,如今可以发射10颗星。”贾宏光说。
从单星研制到批量生产
降成本的秘诀不光是给卫星“减重”。
据了解,长光卫星起初采用单星生产模式,即整个研发队伍全部围绕一颗星的各项工作从事研发、组装、实验等任务。
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升星座规模,自2018年起,长光卫星开始试水从单星研制到批量生产。
邹吉炜说,实施批量化生产,要科学合理分解卫星形成过程,具体可分为单机部组件生产、系统测试和总装及环境试验三个环节,总装及环境试验环节形成脉动流水化模式,进行批量化生产、测试,可进一步解放人力、降低成本。
邹吉炜表示:“过去在卫星系统测试环节,一颗星需要两个人、两个月完成,如今6颗星并行测试,一个人、一个月即可完成。生产效率大大提升。”
聚焦延边建州70周年 |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
吉林大安:昔日盐碱地蜕变今朝丰收田
绘就秀美生态画卷——建州70年延边生态环境
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好农田排涝工作
全国党媒记者看吉林党代会,他们这么说!
延吉BRT样板站台即将建成 其他10个站台正在
守望都市|省内各地蔬菜包发往长春
央视网丨李明伟:实施“三大工程”,确保增
观长白|休眠火山口的美丽湖群——龙
“长白山老万”踏访6省15州返回延边
市民文化节丨通化市二道江区开展“我
2022延边文化旅游季“云上延边” 暨
【图解】国际社会:中国抗疫为全人类
土耳其爱国党主席:在疫情防控国际合
国际社会:中国抗疫措施积极有效 感谢
外国专家:中国疫情信息和数据公开透
“黑土卫士”:守护黑土大粮仓
吉林“山水蓄能三峡”建设提速,最大
走进县城看发展丨吉林梅河口产业围城
驶向郑州!新一批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
[朝闻天下]吉林磐石 红石砬子发掘出2
白城中院:扎实推进警示教育 持续优
人民日报关注吉林:帮老年人更好融入
(数说吉林这五年)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