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时政 > 正文

以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“末梢神经”

        2022-03-01 来源:互联网 责任编辑:长春视窗

分享到:

夯实筑牢战斗堡垒

以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“末梢神经”

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党总支书记 黄艳雨

  杨家村距松原市区15.5公里,面积7平方公里,全村283户、1130人。近年来,村“两委”班子团结一心,拧成一股绳,抓党建、抓民主、抓发展、抓平安、抓服务,引导群众由“冷眼看”到“热心干”,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,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、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。

  一、熄灭“冬天里的一把火”,矛盾解决了、村民心齐了。以前的杨家村,支部软弱涣散、干部敷衍了事、群众心有怨气,邻里之间经常因矛盾纠纷相互点燃柴垛引发冬季失火,最多时候一个冬天着了100多场火,消防车干脆停在村里不开回去了。我当上村书记后,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把解决“放火”问题作为扭转局面的突破口。值班村干部每天巡村,还把各家柴垛集中堆放在一起,这样谁也不敢“点火”了。同时,组织有威望的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村民代表成立“顾问团”,挨家挨户帮助村民“消气灭火”,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,百姓心气顺了。我们趁热打铁,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,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,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、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,还建设了文化广场、党群活动中心、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,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把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,支部的凝聚力更强了。

  二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产业壮大了、村民有钱了。杨家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“四难村”,村路泥泞“出行难”、靠天吃饭“灌溉难”,理念落后“发展难”,村民没钱“生活难”,村里负债180多万元,村民穷得叮当响。不改变一家一户的“小农经济”,就不会迎来腰包鼓鼓的“共同富裕”。我们多次外出考察学习,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倡导下,决定由村党支部领办种植合作社,建立村党组织与群众的利益联结纽带,带领群众发家致富。合作社采取“六统一”经营模式,降低了生产成本,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,赢得了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支持,入社群众从最初的27户发展到现在的251户,占全村总数的95%,2021年分红874万元,入社群众每公顷分红达到2.35万元。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,在发展第一产业基础上,我们又打造了集果蔬采摘、垂钓娱乐与餐饮民宿为一体的农业休闲示范园区,年接待游客3.2万人次,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创收82万元,杨家村也从当初的“穷窝窝”,变成了群众安居乐业、游人慕名而至的“香饽饽”。

  三、实行网格化管理,服务到家了、村民高兴了。为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村民百姓,我们探索建立公共服务平台,实行网格化管理,每20户设置一个网格员,专门搜集群众诉求上报联络员,为村民开展道路安全、劳务用工等“5+N”服务,把服务做细做实。我们还创新建立以村网格为基础的“炕头”党小组,坐在百姓“炕头”上传播党的声音、传递党的关怀。建立“杨家小微”微信公众号,定期发布党建宣传片和服务信息,引领群众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。开展“三赛一评”活动,通过户户竞赛、村民小组竞赛、村屯竞赛,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。实施改水、改路、改灶、改厕、改栏“五改行动”,持续完善民生服务设施。接二连三的变化让杨家村的老百姓对村班子刮目相看,说话有人听、办事有人跟,党支部在群众的心里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