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时政 > 正文

大湖之变:来自查干湖的生态报告

        2021-12-28 来源:互联网 责任编辑:长春视窗

分享到:

  寒冬时节,查干湖上,冬捕正忙。号角声中,冰面上人马奔忙,一条条鲜鱼被渔网拖拽至湖面。冰湖腾鱼的景色,吸引着各地游客。

  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查干湖,是我国知名淡水湖之一。2018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查干湖考察时强调,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,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。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,坚持绿色发展。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,要坚持走下去。

  3年来,查干湖水更清,鱼更肥,景更美。大湖之变,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注脚。

  水之变:从就水治水到统筹兼顾,系统论引出保护新路径

  治湖,关键在水。2020年,查干湖整库区提升为四类水质,氟化物浓度历史性地同比下降20.9%。对地处天然盐碱地的查干湖来说,成果来之不易。从“无水”到“有水”再到“清水”,从单一的治理举措,到统筹上下游、兼顾左右岸的系统谋划,大湖重焕活力。

  上世纪70年代,由于上游断流,查干湖几近干涸。为了生活,渔民嚼着大饼子四处打零工,把河道里不多的水盛出来,熬盐、熬碱卖钱。1976年,当地政府带领群众历经8年修通运河,引来松花江水。21世纪初,水域面积由5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400多平方公里。

  查干湖地处干旱少雨区,生态脆弱。大湖重生了,新难题又出现了:如何让湖水更清?

  和其他淡水湖不同,查干湖上游河流流经盐碱地,携带大量总氮、总磷和氟化物。大湖周边,随着盐碱地改造,贫瘠之地变成片片良田,带有化肥农药残留的农田退水汇入,形成污染源。

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。治水道路上曾有过多重方案:有人提议建污水处理厂,但处理量小、投资大,难以应对周期性农田退水;有人提议大规模腾退耕地,但粮食安全不容闪失;有人提议停止旅游开发,但会影响群众收入……

  既要克服自然制约,又要保障粮食安全,还要筑牢生态屏障,让群众生活更好。查干湖的生态保护工作中,三个目标缺一不可。

  经过深入学习、系统研究,吉林省统筹左右岸、上下游,从长流域、全覆盖的角度,确定了引水、修渠、利用湿地自然过滤的方案,出台《查干湖治理保护规划(2018-2030年)》,将查干湖与周边水体通盘考虑,形成水体自然流动的有机生态共同体。

  3年来,查干湖周边全力消除影响环境的经营活动,东岸引来水库水,西岸修建农田退水自然沉降区,北岸启动建设湿地恢复工程。保护区内种植荷花、蒲草、芦苇,发挥水生植物的降解作用。如此一来,经过湿地过滤、自然沉降的查干湖水体,与嫩江、松花江通连,“死水”变“活水”,3年就可整体置换一次。

 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闫来锁说:“许多系统性工程还在持续建设,信心更足了。”

  人之变:从瞻前顾后到享受治理,群众不再是局外人

  如今,查干湖年均蓄水量7亿立方米左右,周边良田万顷,夏季风景优美,冬季人声鼎沸。可前些年,群众对环境治理还有许多不理解。

  “当时,心里七上八下。”农家乐老板娘徐东芳说。“保护环境就要禁止旅游?新装修的饭馆,投资会不会打水漂?”系统治理之初,徐东芳和许多经营者最希望“维持现状”“别折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