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国内 > 正文

【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大美边疆】好生态也能变成“金饭碗”

        2022-06-26 来源:互联网 责任编辑:长春视窗

分享到:

  “过去谁能想到,好生态也能变成‘金饭碗’。”夏日集安,山峦叠翠,鸭绿江水静静奔流,在距离市区6公里的太王镇钱湾村,“老姜民宿”的主人姜贵成,正忙着准备接待游客入住。

  吉林省集安市素有“塞外小江南”美誉,风景秀丽、生态一流,同时,这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该市积极探索“生态+”发展模式,将“绿水青山”变为“金山银山”,走出一条城乡因生态更美丽、产业因生态更兴旺、百姓因生态更富裕的锦绣新路。

 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

  “以前我和老伴守着4亩地,再打点零工,一年不过挣五六千元;如今光靠这几间民宿,我一年就能挣6万多元。过去村里平房2万元没人买,现在几十万元都没人卖。”今昔对比,姜贵成感慨不已。

  集安地处长白山支脉,森林覆盖率高达82.19%,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95%,并拥有高句丽王朝遗迹、“抗美援朝第一渡”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。立足优势,该市把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作为重中之重,带动民众积极参与,全域布局、全景打造、全业融合、全网营销。

  在当地政府大力引导下,2014年,姜贵成在钱湾村“第一个吃螃蟹”,投资2万元利用4间空置房办起民宿,当年就收回成本,还净赚3000多元。此后,老姜继续追加投入,并将成功经验“复制”给全村,不到3年,村里民宿已超过40家,各地游客纷至沓来,钱湾村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。

  不仅村民“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”,火起来的小山村还吸引着走出去的人才返乡创业。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孙继春,看到家乡发展日新月异,几年前和丈夫卖掉北京的房子,把户口迁回钱湾村,买下两层飞檐小楼,也办起了民宿。“花香入酒思明月,山色随风醉故人”,指着院门前的木质对联,孙继春说这正是她的内心写照。

  钱湾村富产20多种优质水果,远销日本、韩国,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。2020年,当地又高标准建设了“果·宿”露营基地,由钱湾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,带动40多家水果采摘园户均增收1万元。

  目前,集安市已建成国家旅游名村镇2个,打造出集自然风光、人文古迹、边境风情、休闲养生为一体的14个景区逾200个景点,涌现家庭旅馆、乡村民宿300家,带动农民就业8万余人。2021年,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.5亿元,接待游客185万人次。

  参地里种满“金疙瘩”

  “我种人参10多年了,百亩产量大概在6万公斤,主要是卖给当地人参加工厂,还有南方客户……”正值人参生长的关键期,望着参地里一株株长势喜人的“参娃娃”,种植大户陈伟波满脸笑容,“它们可是我的‘金疙瘩’。”

  人参被誉为“百草之王”,是“东北三宝”之首。集安是吉林人参优势主产区之一,也是全国唯一的边条参产区。

  “人参种植对土壤和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,传统方式是林地种参,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,集安加强科技研发,在全国率先突破非林地栽参技术难题,实现了人参种植由林地向农田、由粗放式向标准化的转变,既保护了山林,也保证了人参品质的稳定。”集安清河镇山参协会会长王国良介绍,目前,仅清河人参交易市场年交易额便达到35亿元,全镇有80%人口从事人参相关产业,群众收入的80%以上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参产业。

  大力推广生态种植的同时,集安市积极延长产业链条,多举措培育壮大骨干企业,打造人参加工企业集群,深入研发以人参为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,不断提高人参加工转化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