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明生 > 正文

人民日报聚焦 | 吉林省东丰县种粮大户高广勇:高产经验 作图总结

        2021-12-14 来源:互联网 责任编辑:网络

分享到:

  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
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“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”。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扎根一线的干部群众摸索出各种新方法、新模式、新思路。他们在田间地头奋斗的身影,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。人民日报12月14日7版头条刊发的文章,便报道了这样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。其中之一,便是我省辽源市东丰县沙河镇盈仓村的农民高广勇。他勤于思考总结、勇于实践探索,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积极推广保护性耕种,让脚下的黑土地常葆生命力,在个人获得成功的同时,用农民们看得懂弄得通的方式将经验积极分享给大家,带领着乡亲们奔向好日子。

  相信随着以高广勇为代表的“乡村能人”持续发挥带头作用,随着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等的全面振兴,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将渐行渐近,一幅更美好的乡村图景正在绘就。

人民日报聚焦 | 吉林省东丰县种粮大户高广勇:高产经验 作图总结

人民日报  2021年12月14日 第 07 版

  种粮大户高广勇——

  高产经验 作图总结

  “又是一个丰收年!”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沙河镇盈仓村农民高广勇面带欣喜,站在自家粮仓望去,黄澄澄的玉米堆成了一堵高两米、长约30米的墙。今年,高广勇承包了150亩土地,据他估算,每亩地产量可以达到800公斤。

  2018年,35岁的高广勇返乡务农,成了村里第一批尝试保护性耕种的农民。可盈仓村属于丘陵半山区,发灰发白的白浆土较多,农村常用的平播耕种方式也不完全适配当地土地,老高碰上了难题。

  第一年,高广勇边种地边记录问题。等到冬季农闲,他就自己动手改装起农机。深松机的挖地钩子本来比较厚实,老高在上面又套上一个薄片,“挖起地来更有劲”。板结的土壤得到疏松,种出的作物根系更加发达。“让庄稼在地里吃饱吃好,秆的生命力都那么旺盛,上面结出的玉米粒肯定更饱满。”

  “大爷,您掂掂,我种出来的玉米是不是沉一点?”保护性耕种后,老高地里的粮食产量从最初的每亩500公斤到如今年年攀升,自己的问题解决了,他还经常在自家地头“开班授课”,和村民分享经验。

  接触中,高广勇发现一些农民不是不接受保护性耕种技术,而是“弄不明白具体该咋做,自然就不敢做。”

  为了让技术更好理解,高广勇和朋友赵新凯模仿孩子上学用的思维导图,画了张丘陵半山区黑土地保护性耕种技术要点导图。春季作业、苗后除草、病虫害应对……这几年,高广勇总结出的难题,在导图上都给出了答案。初稿完成后,高广勇请教了专家,让导图措辞更规范严谨。

  如今,这张导图传到了许多农民手中。“之前书上全是字,那咱真是看不进去,现在不一样了,来年春耕就按这个来了!”沙河镇纯堡村村民赵纯发说。

  “我想在适用本地的前提下,让大家都好上手。”吃完午饭,高广勇就跑来围着农机打转,“我给自己留的‘寒假作业’是把条耕机也改喽,春耕让大家用上!”

  原标题:创新方式方法 推进乡村振兴(高质量发展在身边)